新朝末年,海内分崩,天下大乱。

还是农民的汉光武帝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,数次胜仗之后起义军壮大到九千人。

不久,朝廷派出四十万大军围剿,为了镇压更始政权,王莽派虎牙将军王邑率20大军前去御敌,这里大军里除了巨无霸这样的“超人”外,还有一支由老虎、狮子、豹子、犀牛、大象等猛兽组成的超级“特种部队”。

他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,很快抵达昆阳城北,摆出的阵势是“军阵数百里,不见其后”。

面对此情此景,汉军的表情已由惊愕万分转变为惊恐万状,惊恐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不知所措。

何去何从,生死攸关

何计何策,命悬一线。

由于当时新莽王朝的大军有四十三万,而绿林军只有一万七千多,两军对垒,面对如此悬殊的力量,试问有谁能想过仅有不到两万人的绿林军竟然大获全胜呢?

也因此使得这场战役无意中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,很多人回议论这场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?

有一种说法是刘秀为了鼓舞士气,连夜带了十三个人出城,搬来一万援军。

刘秀仗着地理优势和朝廷僵持了一段时间,但还是无力回天。

就在朝廷大军准备围城,一举拿下的决胜前夜,天降流星,砸向朝廷的兵营,让他们死伤惨重。古人迷信,见此异象,朝廷内部军心动摇,刘秀趁机散播谣言,让数十万大军土崩瓦解。

事实上真的如此吗?

新朝大军遭受到的陨石袭击是真的天上掉下来的陨石雨吗?

还是刘秀使用的陨石术呢?

或者另有其他的说法呢?

从古至今,如次大规模的陨石雨,还是在两方即将开战的如此恰当的时候,实在是不能叫人信服。

也不会有如此的巧合之事,因此新朝大军遭受的陨石袭击不是来自天上。

后汉书的记载里,有一个特殊的天文现象。

王莽遣大司徒王寻、大司空王邑将兵四十二万,号称“百万”,将昆阳围了数十重,又不接受城内主要领导王凤的投降请求,意要全歼灭城内起义军。

这时的刘秀只是一个偏将军,并不是昆阳的总指挥,大敌当前,其他人都吓破了胆,只有刘秀谈笑自若,众人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接受了刘秀的领导。

刘秀的计划是让人在城内坚守,自己同其他十三人出城争取外援。

就在此时,奇异发生了

“夜有流星坠营中,昼有云如坏山,当营而陨,不及地尺而然,吏士皆厌伏。”

这一奇异的天文现象发生在昆阳城外的大营中。

这话的意思是,晚上有流星坠入敌营,白天有团云落入敌营,朝廷的士兵都感到巨大的恐怖。

与此同时,刘秀从外边争取了几千援兵也杀了回来,在王莽军包围圈外四、五里列阵对敌。更可笑的事发生了,王寻、王邑有绝对优势的兵力,却挑几千人来迎战刘秀,其他兵士在后观摩。

刘秀将步、骑兵千于人,冲入敌阵,斩首数十,后又来回冲入几次,连连得胜。后刘秀将三千敢死队,与昆阳城守军合击王寻、王邑部队,斩杀王寻,敌军开始溃败。

这时候,又一天气奇观出现

天降暴雨,狂风大作,揭瓦折树。

后汉书记载“会大雷风,屋瓦皆飞,雨下如注”。

敌人阵脚大乱,溃不可挡,踩踏而死无数,于是近乎全歼敌军,只有王邑等几个将军侥幸逃脱。

汉书记载的昆阳之战与后汉书比较,说王寻、王邑将万于人迎战刘秀,其余部队只得观摩,不许参战。

人数要比后汉书的“数千”人多。

最明显的是没有天降陨石这一天文现象,同样有大风暴雨这一记载。

成书最晚的通鉴,很显然是参照汉书、后汉书记载编纂的,但也舍弃了天降陨石这一记载。

这说明,司马光是对这一事件持怀疑态度的。

同样记载了王寻、王邑兵败时的极端天气,即大风暴雨。汉书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天降流星陨石一事,后汉书有记载。

在后汉书天文志里,有这样的记载“昼有云气如坏山,墮军上,军人皆厌,所谓营头之星也。”

中国历史,历来注重记载天文和天气现象,并且认为一切天文现象都是上天对人类的警示,这就是神秘的天人感应。

并且对一些奇异的天文现象附会上一些事件,意思要说明这些天文征兆会带来某些后果。

来看天文志对这“营头之星”的附会解释

“营头之所堕,其下有覆军,流血三千里。”

这个征兆就是说王寻、王邑代表的王莽政权军队必败,王莽政权也就该灭亡了。

后汉书天文志的作者是司马彪,是晋朝时人,要比南北朝刘宋的范晔早好些年。

这就说明昆阳之战时的天文奇异是由来已久的,后来亡轶了很多“续汉书”,估计这一天文现象都有记载,范晔在编纂时参考了亡轶的史书,才会有这样的记载。

很多人对昆阳之战不甚了解,昆阳之战的意义如何之大?

此战是奠定了后汉王朝的成立,埋葬了王莽新朝,同时是旷古烁今的以少胜多的战例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